前言#
本篇是對 2025-06-09
到 2025-07-08
這月生活的記錄與思考。
收到了一本關於我生活的 “書”;聊聊對 Claude Code 和各類 Agentic Coding 工具的想法和使用方式;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事。
生活之書#
和友鄰 Reorx’s Forge 一樣收到了好友涂俊杰寄來的禮物,把 2022.5.28 這個頻道創建的第一條消息一直到 2025.6.6 日我今年的生日總結文章打印成了小冊子,一本名為 Yu‘s Life 的書。
在現今這個把一切實體的東西電子化的時代,把這個頻道紙質化,變為一本能翻閱的實體書是一件很神奇的事,恰如我的頻道名,我這三年的人生與生活似乎也因此有了觸感和厚度,隨機翻到一頁,都是過去的時間碎片。
我這個頻道 fork 自 reorx 的頻道,第一條消息就是 star 他的 n8n workflows,其中的大部分工作流沿用至今,穩穩地跑了三年,當時涂俊杰看到我的頻道來問我是怎麼做的,我把 reorx 的 使用自動化工作流聚合信息攝入和輸出 這篇文章推給了他,如今,我們像是散落在賽博空間的節點一樣連接在了一起,很有趣,也很感動。
想到當下度過的每一天每個想法都會在未來成為一行文字,似乎現在分享的哪怕微不足道的小想法也變得浪漫了起來。
不由得想到,如果再過三年,這本書大概會生長得更加枝繁葉茂吧,心裡也對未知的生活少了一些迷茫和焦慮,甚至隱隱期待了起來,大概這也是輸出與分享所帶來的能量的回流吧。❤️
Agentic Coding#
這大半個月也順應 “潮流” 開始使用 Claude Code,又對 Agentic Coding 有了更深的一些認識。
我是從 GitHub Copilot 最開始 Technical Review 補全的時候就有開始用,幫我在工作中 “偷懶” 了許多,後來 ChatGPT 出來後也是開始複製粘貼代碼到聊天對話框解決代碼問題,再到後來深度使用了一年 Cursor,看著它從一個小眾工具上了神壇,也夾雜著體驗了 Roo Code + Gemini 2.5 Pro 的超長上下文,使用過 Augment,又到現在更智能的 Claude Code 等等。
其實我倒是沒有像很多人那樣覺得 Claude Code 太激進或是驚艷,想來可能是因為我在 Cursor 最早期出了 YOLO 模式(Agent 模式的前身)時就已經打開並且配置了幾乎所有命令行的 Auto Run,在我目前維護的不少項目裡 AI 代碼的含量可能達到了 80%+,甚至有部分小項目是純 Vibe 的,幾乎沒有自己手寫過代碼,也有一些靜態項目直接用 v0.dev 和 lovable 對著截圖直接生成了。
所以其實沒有像自媒體說的那樣 “安裝 Claude Code 5 分鐘後,我卸載了 Cursor”,但確實感受到了一些進步,似乎自己可以不再去維護那麼多提示詞或是給足上下文,它也能夠完成大部分明確的需求,短短幾天就感覺到了 Claude Code 這類工具形態的巨大潛力,或是 Agentic Coding 未來的可能性。
現在的 Agent Coding 工具有了更多員工或是 “實習生” 的感覺,並不是說代碼能力(我感覺他們在部分領域或是特定環境下的代碼力比我強不少),而是 “性格”,當我遇到一個技術問題或是像實現什麼功能時,我會先思考這是一個什麼樣的項目和需求,然後選擇不同的工具。
比如是像 {Folo} 這樣龐大而複雜的項目中實現一個完整功能,我會優先使用 Roo Code 外加 1M 上下文 & 思考拉滿的 Gemini 2.5 Pro,他像是一個代碼能力扎實的新員工那樣,在接手一個新項目時會先最大程度理解代碼的原有結構,它可能並不定如 Claude 模型那樣生成那麼高質量的代碼或是一次搞定,但通常不會偏離具體的需求太遠,而對這些新代碼帶來的一些小 bug 或是可優化的點則可以直接交給 Cursor 配合 Claude 4 Sonnet Thinking。
而像是 {RSSHub} 這樣一個代碼雖然龐大,但是比如新增或是修復一個路由時,其實只需要關注這一個網站的相關邏輯,最多十來個文件,這種情況下其實在自己搞清楚如何去獲取網站內容的技術方案之後,直接交給 Claude Code 是很不錯的選擇,他能夠像一個聰明的實習生那樣,寫出很漂亮的代碼甚至給出一些創新的方案,還會自動去 debug 調試。
而對於一些比較獨立 / 常規的比如前端、API 或是 CRUD 類項目,我通常會交給 Cursor,他則更像是一個項目中的老員工,有著最聰明的 Claude Sonnet 4 Thinking 模型,UI 交互、代碼回滾這些做得很好,總會為我們的一些大刀闊斧的改動去兜底。
僅在一年前我還難以想象寫代碼能夠有這樣 “富裕” 的選擇空間,這大概也是應用開發者的好時代吧。
Claude Code#
最開始使用的兩天新鮮勁很足,會算著刷新時間起來繼續前一天晚上沒做完的活,有點像是遊戲化設計等著在新手村復活。
有使用 Vibe Meter 這一工具統計用量,感覺雖然用得不像各個博主那樣動輒一天上百刀,但也切實解決了我不少實際工作中的問題,遠超所值。
Claude Code 粘貼圖片技巧 —— Cmd
+ c
複製之後在 Claude Code 終端直接 Ctrl
+ v
就行,解決了高頻使用問題!🔥
n8n#
充值了 Claude Pro 之後除了用 Claude Code 外,還可以在客戶端用還算慷慨的 Claude Opus 4 模型。
最近發現它用來寫 n8n workflows 很不錯,對於剛做的一個還算複雜的 AI 功能,基本上詳細描述完需求之後用它生成的 json workflow 文件直接導入都已經很可用了,後續再在這個基礎上微調或者再繼續讓 Opus 4 調整、重新生成、導入,可以做到 vibe no coding 了 🤣
個人生活剪影#
和學姐一起加了一個杭州的游泳俱樂部的成人培訓班,每週一三六練晚上 7-9 練兩個小時,我是基礎班裡最菜的 😭 乖乖拿著浮板重新規範動作了
最近抬頭看到的雲都好好看!
有趣的事與物#
輸入#
雖然大部分有意思的輸入會在 「Yu's Life」 Telegram 頻道裡自動同步,不過還是挑選一部分在這裡列舉一下,感覺更像一個 newsletter 了。
我把 Telegram Channel 消息作為內容源搭建了一個微博客 —— 「daily.pseudoyu.com」,可以更方便瀏覽了。
收藏#
- v0 in Cursor
- The Thiings Collection
- cameroncooke/XcodeBuildMCP
- Afilmory/afilmory
- hyperliquid-dex/hyperliquid-rust-sdk
- nektos/act
- SeaQL/sea-orm
- steipete/VibeMeter
- The Best Way To Learn A New Language - Refold
- Dreaming Spanish – Learn with Comprehensible Input
- pola-rs/polars
- google-gemini/gemini-cli
文章#
- 工作周年與 AI 焦慮:成長與挑戰並存,開發群裡永遠在線的 Innei 🔥 太強了。
- 從 Claude 4 發布和 Windsurf 並購案,看 AI 的終局,大廠拼模型,中廠拼收購,小廠拼效率。整體來說也還是應用開發者和普通用戶的黃金時代了。
- 鏡頭與代碼的交響:打造個人線上畫廊與假期隨筆,富士賽高!
- 我對各種 AI Coding Agent 工具的看法,我對各種 AI Coding Agent 工具的看法。
- 2025 年的 AI 協助編程觀察,深度使用過文中提到的大部分工具,很準確,對 agent coding 的思考也很前瞻。
- 關於 AI 輔助編程的一些實踐和思考,AAC 是 multiper 這一點深有感觸,在驚嘆 “Cursor 把我一小時的活十分鐘做完了” 和無語 “明明十分鐘能搞定的需求它繞了個小時” 之間反復橫跳。
- The State of React and the Community in 2025,react 發展現狀、歷程和誤解。
- Claude Code Best Practices,剛開始體驗 Claude Code。
- 聊聊 AI 和 MCP,依然沒找到什麼實際生產生活中的用例,還在觀望 MCP 的發展。
- Labubu 哪有泡沫?,解答了我對 Labubu 熱度的很多疑惑。
- How to automate development journaling with Claude Code,感覺可以搞一個 obsidian 版本的 🧐。
- 譯:擁抱苦差事,我們總是追求事半功倍,但有時其實做枯燥的 “苦差事” 甚至是做一些貌似 “事倍功半” 的事也是解決問題的另一種方式。
- How I Vibe Coding?,最近嘗試了下 Claude Code 寫 Rust 確實超出預期。
視頻#
- 誰說《交響情人夢》是愛情喜劇?
- 《 妈 de 新 西 兰 》
- 別學我,拖了兩千年才來敦煌!
- 10 分鐘帶你從 0 配置最強命令行
- Andrej Karpathy: Software Is Changing (Again)
- 起初我只是想遛狗輕鬆一點...
- -LKs- 《創作,是一種長期主義》
- 從第 1 天到第 3650 天,我的愛情發生了什麼?
- 我被新西蘭總理盯上了…… 從免費到上千,旅遊局定制項目評測!
- 凌晨 4 點,上百人在這裡排隊等候……
- 【何同學】五年前,我見到了微軟的秘密手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