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篇是對 2025-04-15
到 2025-04-21
這周生活的記錄與思考。
這周的主基調是處理工作、調整作息與學習;去了安吉 DNA 數字遊民公社找朋友,或許考慮過去住幾天;感覺最近由於 AI 有關的各種新概念、模型、框架有些過於繁雜,稍有些 burnout,於是重新在 Things 裡制訂了一些學習計劃;久違地追了一些新劇;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事。
數碼產品 Porn 與斷捨離#
我之前是一個很極端的數碼產品和軟體工具愛好者,或許也是因為從小到大雖然生活無虞,但我們家的習慣是並不會有很具體的叫 “零花錢” 的概念,日常沒辦法存下什麼錢,也不會因考得好或是什麼而得到獎勵,所以小時候即使是想要一個並不昂貴的玩具也需要省很久。
當時很羨慕我表哥的一台 Nintendo Game Boy Advance SP,很經典的那款翻蓋帶背光的遊戲機,可以插卡帶玩口袋妖怪(現在的寶可夢),每個遊戲都通關了好多遍;當然,隨著年齡增長與喜好的變化,後來想要的東西也越來越多,正值智能手機興起,也想要一台當時剛剛推出的諾基亞 5230;包括高中之後同學的 iPhone 4 和 NDS 遊戲機也都讓我心動。
但這些都一直沒能如願真正擁有,甚至似乎成為了一種執念。
直到大學後實習、創業和工作,經濟獨立了,似乎開始有些報復性地看各種數碼評測,也陸續擁有了新款高配 MacBook Pro、Mac Studio、iPad、iPhone、Sony 相機、Switch、Steam Deck 和各式鍵盤,會把所有的包裝盒堆在我的書架和衣櫃上的空間裡,看到就有一種很強的滿足感。
有時候覺得或許自己並不是真正想要這些東西,開箱所帶來的新鮮感與興奮感往往轉瞬即逝,隨即則需要買更多東西來維持,像是陷入了一種數碼產品 Porn,是對曾經沒辦法擁有的自己的一種補償,只會帶來嚴重的娛樂 / 生產力過剩。
前段時間在籌備結婚和搬家,開始 “變賣” 家產,賣掉了大部分使用頻次不高的設備,騰挪出了桌面空間,也減輕了許多心智負擔,發現自己的心態已經經歷了許多轉變,當自己想買一個新設備、產品時,似乎又能夠回歸最原始的理性思考邏輯了 ——
我的需求是什麼?它能否滿足我?
最近用了四年的主力機 iPhone 13 壞了,幾乎離不開充電線,也經常開不了機。
原本一直想着能够苟到今年秋季 Apple 新品的发布去买个海外版,虽然对新的设计和功能也没多少兴趣,至少能用上 ESIM 和 Apple Intelligence。但总归是得解决或是过渡一下,于是去闲鱼上淘了一个 iPhone SE3,折腾了一番迁移后发现够用但屏幕有点小,也稍有些卡顿,作为主力机还是有点勉强。
于是又给 19 年买的的 OnePlus 7 Pro 重新开了机,虽然和 iOS 生态差异很大,却也刚好契合我逐步想只把手机当作基础通讯工具的习惯,而且惊奇地发现其实也很够用。想起来当时买它也并不是因为缺一个手机,而是被它的真全面屏、屏下指纹和升降摄像头的设计所惊艳到,作为备用机服役了一年多就闲置了。
重装了一下发现之前刷的氧 OS 2022 年底就不再更新了,停留在了 Android 12,但完全没觉得缺什么功能,反而感觉很流畅,似乎其实六年前的旗舰就已经完全足够满足我现在的需求了,还能抢先用上 Folo 安卓版 🤩。
之前在讲 Chromebook(也已经卖了)的时候提到过:
我其实有很多高性能设备,日常在用的 M2 Max 的 MacBook Pro,由于性能和续航达到了一个很不错的平衡,导致我即使出门在外也随时都能打开来进入工作状态,甚至爬山和散步都会背着,有时候其实并不能很放松地出门或是陪伴身边的人。
其实设备性能已经过剩到并不会制约自己的效率,反而是需要刻意的约束来让我的目光更多转向周遭。
我发现 “刚刚好够用” 甚至比现在各种虚高性能的产品更为让我心动,于是逐渐开始追寻断舍离与 “复古”,这或许也是一种目光投射、心理甚至是生活中心的转变 ——
我不再是那个需要用一堆数码产品包围自己来填补内心空虚的小男孩了,我的生活中有了爱人、猫和更多有意思的人和事,我已经拥有了童年时梦寐以求的 GBA SP 游戏机了。
有趣的事与物#
输入#
虽然大部分有意思的输入会在 「Yu's Life」 Telegram 频道里自动同步,不过还是挑选一部分在这里列举一下,感觉更像一个 newsletter 了。
我把 Telegram Channel 消息作为内容源搭建了一个微博客 —— 「daily.pseudoyu.com」,可以更方便浏览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