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eudoyu

pseudoyu

Blockchain | Programming | Photography | Boyi
github
twitter
telegram
mastodon
bilibili
jike

周報 #82 - 全新的一年 與寫日記

前言#

weekly_review_82

本篇是對 2024-12-292025-01-05 這周生活的記錄與思考。

2025 的第一周似乎也因為更換了年份而被賦予了特殊意義。更多計畫一些習慣養成,用紙筆做日程管理,也開始在本子上寫日記,記錄一些零碎的生活思考;給父母進行了一場約拍,留下了在杭州的點滴記憶;跟學姐一起在 Switch 上玩「馬里奧賽車八」和「雙人成行」,很放鬆;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事。

Brand New Year#

今年也按照慣例寫了年終總結,說是慣例,生日的總結確實是從 2022 年開始就堅持了下來,去年年末卻因為狀態確實不太好而搁置了,不知不覺一年也就這樣過去了。而今年雖也匆忙,但總還是想着自律一些,想給未來的自己留下些什麼。

寫完後其實有些喪喪的,分了幾個小主題來陳述一些思考,最終還稍稍上了點價值,然而實際情緒要低落得多。我應該已經算是努力了吧,工作、技術提升、side project 都有在推進,有更多陪家人,婚禮也在事無巨細地籌備。

我有努力平衡好這一切,但似乎還是很難都做好,甚至對短視頻深惡痛絕的自己在幾個夜晚毫無目的地隨著 B 站的算法推薦刷到睡去,早早關閉朋友圈的自己有時候也會無意識地刷推,終究還是向虛擬世界索取了一些東西。

元旦的第一天就並不算很順,車子刮了一次,還莫名其妙地因為在等待前車堵著的時候被後面暴躁的司機莫名地罵了,自詡情緒穩定的自己在一整天的積壓之下也還波及到了學姐,真是糟糕的自己。

2024_pics

晚上甚至有幾個瞬間悲觀地想要破罐破摔,新的一年大概也就像這樣了吧,晚上學姐發了幾十張她相冊裡的照片,說「這都是 2024 年的你」,溫暖而感動。

其實 2024 年也嘗試和完成了很多有意思的事:

  • 堅持了很久的私教健身
  • 體驗了油畫和油畫棒,畫了自己現在的這個頭像和一些生活碎片
  • 去巴厘島旅行,在庫塔體驗了衝浪
  • 家庭旅行,帶爸媽、妹妹去內蒙玩 / 見學姐父母
  • 在北京鼓起勇氣約了偶像 Randy 見面,後續還一起做好多好玩的事
  • 在 Adventure X、ETH Shenzhen、OSPP 等很多活動中擔任導師,還在清邁 Invsible Garden 中第一次嘗試為期一個月的英文講課,還認識了一些有趣的其他 mentor
  • 在爸爸的汽車修理廠裡牆繪
  • 重新撿起了滑板的愛好
  • 學會了駕照,去杭州周邊的一些地方以及南京自駕遊
  • 2024 年 9 月開始堅持(並不那麼嚴格的)素食,也堅持了一個多季度了
  • 和學姐去清邁、曼谷,第一次體驗了瑜伽、打坐,還去看了日出
  • 一起回到了香港,見到了對彼此都重要的一些朋友老師
  • 五音不全的自己也和學姐一起報名了聲樂課,學習了方大同的「特別的人」、張信哲 / 劉嘉玲的「有一點動心」,正在學李健的「假如愛有天意」
  • 買了新富士相機,給父母、妹妹在小河公園約拍
  • 求婚、領證並籌備婚禮

原來細數這一年也做了很多有意思的事,很多事都是第一次嘗試、是一年前的自己完全想象不到會去做的,以及,幾乎每一件事,都有學姐在身旁。

在已經到來的 brand new year 中,希望自己也能繼續前進。

日記#

我是一個非常電子化的人,之前折騰了很久的 Notion、Logseq、Obsidian、Apple Notes 還有 Things 等等軟件,也嘗試在 Notion 上每天寫日記,但是總感覺非常難堅持下來,或是寫的內容回頭來看總是形式大於內容。

最近在看了「A notebook to save you from infinite scrolling.」這個 YouTube 視頻後開始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剛好又在「加謀手記」中讀到了他對自己寫記錄制定的規則:

規律記錄,而且不准多話。持之以恆,專心致志,不為任何外在眼光或滿足自身虛榮而書寫,並要專注於身(行為)心(思考)之修養並在兩者間取得平衡。

我也有嘗試過在 Telegram Channel 中更新每日一些細碎想法並每周組織成周報,堅持了一周多發現一旦心理上設定為「write in public」後,寫下的東西就多了一些矯飾,會多一些美化而很難展示當下的兩面性,在回顧時又需要花額外的經歷從這些文字中剝離出更真實底層的念頭。

學姐倒是個常寫日記的人,在她之前的一篇博文「失去的表達欲」中也表達過類似的想法:

也因為自己感受到的世界因日增的思考體悟而不斷移步易景,所以表達欲漸漸喪失,總覺得自己能講述的太淺薄,有些結論太武斷。此外,日記倒是常寫,但如果寫博客,就難免會有想象中的讀者。如同日常在家中橫躺豎卧,偶爾也可能邋里邋遢,但客人到訪難免收拾一番,展示美好景象。一旦開始公開表達,就難免會矯飾,我不喜自己可能會透露出的虛榮或自負。(就在此刻,我的自負在於標榜自己是個不愛標榜自己和不自負的人。)(就在上一刻,我的自負在於自己雖然自負,但標榜自己並不以自負為榮。)

雖開始寫作就難免需要克服這些障礙,但日記這種形式還是能夠少一些鐐銬,無需顧慮太多。於是新年多了兩項 daily routines,一本是日記,記錄一些日常的人事物和思考;另一本則是日程表,作為 Life Tracker 來記錄一些習慣養成、重要事項 / 節點與日常的一些待辦或是 random thoughts。

journal_2025_project

日程本子很有意思,有畫格子記錄自己的一些習慣養成,就像福格行為模型中敘述的一樣,只是多了一點點儀式感或許就能夠讓自己整個狀態都變得不一樣;而日記從最開始寫得長長的冗雜的想法,到現在已經可以幾句話講出最重要的一些思考,更真實隨意,也少了一些 “寫下來” 的心智負擔。

於我來說,日程本和日記更側重於記錄與回溯,日常的工作與筆記還是會在電腦上用 Obsidian 與 Things 完成,而每周末的周報則像是在上述的這些記錄之上再進行的一些整理和呈現。

有趣的事與物#

輸入#

雖然大部分有意思的輸入會在 「Yu's Life」 Telegram 頻道裡自動同步,不過還是挑選一部分在這裡列舉一下,感覺更像一個 newsletter 了。並且把 Telegram Channel 消息作為內容源搭建了一個微博客 —— 「daily.pseudoyu.com」,可以更方便瀏覽了。

書籍#

文章#

視頻#

劇集#

  • 鱿魚遊戲 第二季,第一季倒也是就是下飯看了下,感覺第二季更加立不住了,反叛、反轉都有些太意料之中了,人設也不是很立體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