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eudoyu

pseudoyu

Blockchain | Programming | Photography | Boyi
github
twitter
telegram
mastodon
bilibili
jike

周報 #68 - 關於寫部落格這件事與我生活的色彩

前言#

weekly_review_20240811

本篇是對 2024-08-052024-08-11 這周生活的記錄與思考。

從 TG Channel 裡回顧了一下這周,發現一整周都圍繞著搭博客和寫博客這兩件事,有了一些思考與分享欲,大部分內容都發過,算是一個整理了。

寫博客的 ROI#

blog_roi_x_discussion

前幾天在推特上看到了關於寫博客的一些討論,又看到 Innei 的這篇「從討厭寫作到樂於分享:我與寫博客的心路歷程」,很有意思,於是趁機仔細回顧了一下整個寫博客的歷程與收穫。

最後得出一個個人的結論是,我也覺得寫博客是一件成本不低、周期長但 ROI 非常高的事。

如果按照廣義的發自本心的寫作來說,從高中左右就開始寫散文、公众号、博客等等,持續了接近 10 年了,真正直接從為自己寫的文字賺到的收入大概只有少數派發的六七篇上了首頁的文章共計 3000 元左右稿費和一位讀者堅持了一年多了依然還在每個月給我 GitHub Sponsor 的 5 刀贊助。

一開始就有心理預期,脫離了公司的薪酬外,不管是做產品還是寫文字,哪怕讓用戶 / 讀者為你付一美元都是一件並不容易做到的事,但就像 Randy 在 Notepal 的一篇文章裡說的,「有人願意購買」的意義遠比數目的大小更大。

寫博客也帶來了非常多潛在的意義和回報。我去年的時候在現在的公司面試時,一位當時的面試官現在的同事就有說,全組在面試前都有看過我的周報,對我的性格、技術力和學習能力等已經有了一些初步的了解;在社交媒體上,也通過文字讓我和許多我非常崇拜的人有了更多更深度的交流甚至是合作;在許多線下活動做了簡單自我介紹後,也常常能聽到一句 “哦,我看過你周報,很喜歡”。

這些都是並不以此為目的但在長期的堅持中收穫的驚喜。

而不論是寫博客還是其他形式的創作,似乎都有著相似的路徑。起初新鮮而動力十足;逐漸在漫長的周期中磨滅信心,看到別的好的文章 / 作品感受到的不是美好而是壓力 —— “為什麼我寫不出來”;慢慢沉澱回歸自我,恣意、快樂,享受其中。

我生活的色彩#

colored_camera

想起來在剛寫周報的時候由於讀了村上的一本小說而寫的「周報 #09 - 沒有色彩的 Yu 和他的巡禮之年」,裡面我這樣寫道:

多崎作所在的小群體中其他四人以及後續結交的挚友的名字都巧合地包含了顏色詞:“赤”、“青”、“黑”、“白”、“灰”,讓他感覺自己就像是一個沒有個性的存在,連帶著沒有色彩的人生。

其實關於自己名字的埋怨常常有,『請回答 1988』裡德善也有向父母埋怨自己的名字毫無特色,不如姐姐寶拉。我也曾有過這樣的想法,似乎自己的名字簡短而沒有特色,再加上也是幾個大姓之一,常常在一個學校遇到不少同名的人,與之相伴的就是自己常常也需要額外努力才能留下更多記憶點。

雖然後續也和自己和解了,但似乎還總是感覺自己的生活與有趣已經無緣了。總是羨慕別人的有趣個性和經歷,也常常在即使自己做得不錯時也只是覺得在履行自己平凡人生的職責或是這些都並不屬於自己。

就這樣平凡的我常常也會猶疑,自己的生活 “流水帳” 是否有這樣的價值呈現在所有人的面前,直到最近恰好在 B 站上看到這樣一個視頻 —— 「什麼是好看的色彩?拍視頻五年,我調色成了什麼樣」,是講調色相關的,裡面的一句話卻深深打動了我:

當我第一次把鏡頭對向自己的時候,我才發現拍得可以那麼愜意,沒有壓力。這時我才發現,我以前羨慕的不是那個畫面,而是背後浪漫熱烈的生活,這是我愛折騰的意義,我想讓你看到我眼裡的世界,而我螢幕裡最好看的顏色,就是我生活的底色。

這是對我現在寫周報時的心境最恰如其分的形容。

博客搭建系列#

博客搭建系列終於更新完了!前後加起來也有 10 篇之多,自己也算是入圍博客裝修賽道的了。

從一開始 Vercel 部署都不太會用,到現在市面上的 Serverless 幾乎都玩過一圈了,很有意思的體驗,一切都按照想法運作的體驗真的很美妙,搭博客和寫博客確實各有樂趣。

搭建教程#

2024 版#

比起兩年前其實發布流程與外觀幾乎沒什麼變化,但組件和內容卻已經很不一樣了。

2022 版#

除了平台有些變化,很多不再提供 Free Plan 外,流程基本都依然適用的。

不知道下一次更新這個系列的時候,自己會在做些什麼,又在想些什麼呢。

多語言支持#

en_version_blog

其實我的博客一直是有雙語的功能選項的(導航欄可以全站切換 / 文章中也可以直接點擊對應語言切換),只是一直很偷懶所以只是把中文文檔複製過去,今天早上通過 Claude 的 Projects 功能把現存所有文章都翻譯了。

新建了一個 Blog Translation 的 Project,輸入一個全局 Instruction,之後就把 Hugo 的 markdown 源文件丟進去就可以了。

模型使用的是 Claude 3.5 Sonnet,為了節省上下文,我每篇文章開了一個新的對話,發現一百三十多篇文章都翻譯完了居然還沒觸發 Claude Pro 的 usage limit(在 9:40 am 的時候提醒了一下 10 am 前只剩 10 條,之後再也沒有出現過),有點良心。

因為我今天的目的主要是完成所有文章的轉換和粗校,後續內容上的還是會人工去校對一下,所以用的 Prompt 比較簡單,不過返回格式的可用性和翻譯質量都超乎想像。

You will receive a Chinese blog post in Markdown format (.md) using the Hugo template. Translate the content into English, adhering to the following guidelines:

  1. Use a literary tone for posts in the "Idea" category; otherwise, employ a professional tone.
  2. Maintain consistent terminology, especially for structural elements like "preface" and "conclusion".
  3. Preserve all Markdown formatting and metadata, including Hugo properties, links, audio, images, and other elements.
  4. Translate only the blog content itself.
  5. Return the result in Markdown format for easy copying.
  6. Do not add any introductory statements, explanations, or additional content to the blog.
  7. Provide only the raw translated Markdown content in your response.

有趣的事與物#

輸入#

雖然大部分有意思的輸入會在 「Yu's Life」 Telegram 頻道裡自動同步,不過還是挑選一部分在這裡列舉一下,感覺更像一個 newsletter 了。並且把 Telegram Channel 消息作為內容源搭建了一個微博客 —— 「daily.pseudoyu.com」,可以更方便瀏覽了。

書籍#

播客#

文章#

視頻#

電影#

  • 生活多美好,久違的看到流淚的片子。跟《土撥鼠之日》一樣,看完會重拾一些對生活的熱情與周遭 relationship 的思考;也不需要多麼精緻的畫面或是置景,演員的眼神似乎都是亮的,透著靈性,這大概也是老電影的魅力。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