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篇是對 2024-06-07
到 2024-06-16
這週生活的記錄與思考。
好朋友的婚禮#
端午回北京參加了一場婚禮,是高中的摯友渐仔。
高中是在文科班,僅有八個男生,其中還有一位在高二時突然思想覺醒要振興中華文壇而休學寫書去了,所以陪伴著度過高三生活的只有七位了。或許是因為人很少,反倒有了些抱團取暖的相惜,畢業後直到疫情爆發都基本保持著一年兩三聚的頻率。
其中又有包括我在內的三位更為同頻而保持著尤其親近的聯繫,有小群日常閒談、會趁著出差在北京、上海或是杭州趕著約上一頓飯,也都去各自的家中做客,互嘗過廚藝,見過對彼此重要的人。
去年三人小組的另一位率先結了婚,當時的我因一頭藍色長髮而有些「不過關」,沒當成伴郎,其實一直還有些小遺憾。渐仔婚禮日子定下來之後就早早邀請了我當伴郎,且是唯一一個,伴郎的英文是 best man,很誘人的 title,驚喜而珍惜。
其實除去那些職責性的婚禮現場要做的事外,我覺得邀請重要的人來見證自己人生的一個重要節點本就是一件浪漫的事。
提前幾天去試了一下午西裝,發現氣質完全 hold 不住,最後還是在常買的男裝網店東拼西湊了一套休閒西服,算是穿上了這輩子最正式的一套裝扮,頭髮沒捨得剪短卻也修整了下,也梳成了大人模樣。
是草坪婚禮的形式,在電影裡看過很多次,現實中卻是第一次參加,很有儀式感卻也不失溫馨,早早參與到婚禮籌備過程中的我才更加能感受到這完美的儀式背後的細節與心意。
新娘那一側的伴娘是個 E 人,E 得耀眼夺目,而我臨上場了還在低頭默背呈遞婚戒時的左右手順序,I 得格格不入,也算是一種有趣的反差,還有點期待看到後面的現場成片的。
婚禮與婚姻#
其實早在五月中,就陪同他們去跟婚慶策劃公司談過細節,看著冗長而細緻的流程表、物品單和佈置圖,有些驚嘆於一場婚禮的複雜和昂貴程度。當時談報價時看到兩扇花門和座位上一些點綴的花束加起來逾五萬,以至於我和學姐到了婚禮現場看到花門都不自覺想到這些數字。
婚禮似乎總是被冠以「一生一次」的標籤,所以似乎為了這一瞬的完美哪怕付出再多心血或是花費再多金錢都值得。但我常常也在想,當一件原本感性而浪漫的事變成了 Excel 表格中下拉不完的條目和背後精確的數字,當新郎新娘的一舉一動都要被完美規定時,這場婚禮究竟是為了誰而辦的?
或許因為我和學姐是重體驗多過形式的人,比起一場婚宴的奢華,我們或許覺得共同策劃和拍攝一個關於婚姻與愛情的紀錄片、一次帶著頭紗和祝福見雙方重要卻多年未見的好友的「巡迴」之旅,或是在喜歡的國家城市教堂拍下一些屬於兩個人更真實而珍貴的承諾會更有記憶。
但站在新郎身邊見證婚禮上的誓言和感動的那一刻,覺得或許怎樣都好,只要是對的人。
其他#
博客評論#
當發現從最開始用 RSS 閱讀器的時代就躺在我訂閱列表裡的屈屈大佬也看我的周報並且還評論了時,有種追星成功 & 次元壁破了的感覺 😭
讀者的陪伴#
我生日的時候發起了一項抽獎,抽了六位留言的讀者,中獎者三位選了 EpubKit 會員,兩位選了實體書,還有一位選了微信讀書。
有趣的是其中一位中獎的朋友還反向給我寄了一套大部頭,去年他在我的那篇「推石頭的人」的生日總結文章評論說不如讓西西弗斯也耸耸肩,今天看到他給我寄來的《阿特拉斯耸耸肩》讓我感受到一種奇妙而又溫暖的陪伴與連結 🥰。
更換筆記系統#
今天整理了一下午筆記,發現 Logseq 某種程度上改變了我的思維習慣,雖然以 Daily Notes 的方式確實是減輕了記錄的心智負擔,但也讓自己並不那麼連續思考了,思路都轉換成了一個個 bullet points,卻又常常連不成一篇完整的博文,學過的很多東西慢慢也就淡忘了。
於是下定決心轉到了 Obsidian,沒裝什麼插件,想到有什麼要記錄的就以 「20240615 + 關鍵詞」這種模式開頭的文件 + 每篇文稿前註明 tag 這種更原始的單文本模式來記錄,反倒是能夠更加體系地整理一些東西。
更換 macOS 主題#
發現一個純暗黑的 icon + 壁紙全套主題,效果很沉浸(除了 Finder 改不了圖標很扎眼),實踐效果如圖。
有趣的事與物#
輸入#
雖然大部分有意思的輸入會在 「Yu's Life」 Telegram 頻道裡自動同步,不過還是挑選一部分在這裡列舉一下,感覺更像一個 newsletter 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