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篇是對 2023-11-30
到 2023-12-03
這一週生活的記錄與思考。
周日的晚上在整理各種文件,打開文檔時才發現前面好多期都是在工作日的夾縫中寫的,恰好周五夜裡回了杭州,獨處的時間更多,想着 “久違” 地不要拖延周報到周中而太過倉促。
路途和週末把很多時間花在了看書和補番上,「葬送的芙莉蓮」很上頭,沒忍住一下子刷了 13 集,意猶未盡,甚至還重新憧憬了劍與魔法的世界,想着補一下「火焰紋章 Engage」,然而 Switch 充電的時候去看了《神經症與人的成長》,結果一看就是一整天,直到週末結束也沒打開 Switch;因為生病兩週沒怎麼運動於是重新開始跑步,重新看了杭州的夜景,也想起了七八月那段時光,恍若隔世;還有很多有意思的事。
“自謙型” 人格#
自己常常能感覺到過去的一些經歷給自己的性格所帶來的別扭的部分,但是改變也無從下手。這週把「神經症與人的成長」看完了,其實自己算是比較少看這類書的,《自卑與超越》、《被討厭的勇氣》之前有看過,都屬於看了確實找到了很多共鳴點卻還是無能為力的。這本有一次被推薦到就加入了書單,週末想起來看,卻被吸引住了,花了一天就看完了,在「自謙型」的很多描述中找到了自己。
我覺得最有價值的倒不是什么解決方案,心理療癒本也不是一件僅靠幾本書的理論就能見效的事,珍貴的是它對我自己很難去描述的行為與思維模式的形容貼切到讓人驚嘆。
自己最有感觸的是這一段描寫了,自詡不算一個太過優柔寡斷的人,但常常在遇到一些愛(廣義,並不局限於感情)與生活本身的一些節奏相衝突的時候似乎總是搞砸,像是一個一直正常運轉的程序總會在特定條件下觸發的必現的 bug,其實原因並不難找 —— 僅僅是我兩者都想要,並沒辦法放棄任何一方。
我之前一直以為是完美主義作祟,讓我期待著有一個兩全的辦法,後來逐漸發現其實並不完全是,而是兩者矛盾本身讓我產生了一種強烈的失序感,而我害怕這種失序感。在這樣的時刻我並不會跟任一方去坦言我遇到的問題尋求幫助,而是更多自以為是地死磕著一個最優解,一個能夠達到兩者平衡的解決方案。然而事實其實往往難以兩全,反而陷入因力所不能及而導致的自我批評與詆毀,然後引起更強烈的失序感。
似乎這樣的描述有些抽象,恰好不久前就有一個例子。8 月底剛好收到了 muChiangmai mentor 計劃的邀請,有一個機會去清邁待一陣子,條件就是完成一個 Solidity 的英文 Workshop,是一個挺有挑戰卻也有些期待的行程。
那時也正在和學姐計劃第一次的旅行,於是想到說不然可以國慶一起去清邁,於是就提了一句。學姐對此很期待,早早開始看起了機票和攻略,買了好看的裙子,每隔一兩天就有問我行程有沒有確定,可以訂什麼時候的票,而那時的我一邊忙於月底 ddl 所積攢的一些工作,一邊又在考慮著 workshop 的主題,一直沒給出很具體的安排。
直到有一天,學姐說了一句,“不知道是不是我的錯覺,感覺你不是很想跟我一起去清邁”。我這才意識到,其實我並不是真的忙到連一眼機票時間都看不了,而是因為我對於 “我應該確保和學姐的第一次旅行是完美的安排” 和 “我應該在清邁完成一次讓我自己滿意的英文 Workshop” 這兩個目標需要在短短的一週裡同時達成感受到了強烈的矛盾感與焦慮感,無法決斷,卻又沒有足夠的信心在許多的未知中能夠做好,然後開始對這樣失序的自己感到沮喪,於是更加難以體察到學姐的情緒與感受。
而這樣的時刻我並沒有想到與學姐去溝通這個問題,而是與自己死磕,直至一切崩潰。其實在後來的溝通中,學姐表示她其實只是想在另一個國家留下兩個人的足跡和記憶,並沒有對於清邁或是旅行本身有過多的追求和執念,而我在自己的想象中給自己增加了太多的無形壓力。
當然,這是生活而不是故事,後知後覺的醒悟並不一定會帶來一個皆大歡喜的結果,如「周報 #48 - 內蒙之行、清邁游民、重啟的周報與生活」所見,我們的旅行並沒有成行,我獨自去了清邁,甚至直到現在我們對於「一起旅行」這件事還很難當作是一個輕鬆的話題。
前幾天我們聊到之前的一些想法的時候學姐給我發了她在那一天的日記片段,有這樣一段話:
他需要秩序感,小的失序(偶爾淋雨、隨性的日常)他可以接受,But 大的層面失序(旅程、關係)他會 overwhelm。
我應多給他時間,push 沒用,他自己需想通,我在此時該幹嘛幹嘛。
—— 20230903
當我處在失序的時候,很慶幸的是她完全理解我在面對與克服的命題是什麼,而非僅是情緒的互相宣泄,許久之後看到這一段話,依然有些感動。
感情的另一個視角#
或許因為這是我的周報,大多的時候都是從我的視角去敘述一些事,前幾天我們在聊天時我也第一次看到了當時學姐的一些日記片段,回頭看很有意思。
今天他的微信很勤,給足我安全感,他總應該是喜歡我的。吧
和他相處很愉快,這一週竟像夏日夢一場,讓整個 6 月都顯得有些不真實了。
—— 20230618
這是我的那篇「In the Mood for Love」中所提到的去上海與北京的那一週,而彼時的我情愫暗生,卻別扭而不知所措。
儘管上海之行僅有短短兩天,變化卻悄然在發生,情愫在心中肆意生長、蔓延。我們在外灘走走停停,猜著對面高樓或是遊船上的字;明明有傘卻在驟雨中淋著、笑著,像是長不大的兩個人。
從虹橋各自離開的時候其實都明白再也沒辦法維持著原本那樣的心照不宣,然而我卻還是害怕了、退縮了、逃避了。
“害怕自己萌生的情感,既怕糟糕的自己沒辦法承載這樣複雜的關係,又怕自己貪戀一時歡喜的口是心非。”
這大概就是我此前狀態最真實的寫照。
許久之後對照起來看很有意思,她坦率而真誠,我膽怯而掙扎,這樣的兩顆心在一點點靠近。直至:
OMG!我倆在一起了,愛情來得太快就像龍卷風。順其自然吧,他在的時候就開心相處。
就相處和了解而言,我們真的是完全不一樣的人。
我來自東南沿海,她長於西北沙漠;她做事乾脆、有時帶點暴脾氣,而我不緊不慢、確實也能把她磨得沒脾氣;師出同門,職業方向卻截然不同;她喜歡攀岩、拳擊、衝浪等各種運動,而我恨不得兩個月在電腦前自生自滅;她 10 點就要睡覺,我凌晨 3 點還無困意;飲食習慣天差地別,我們在一個並不大的自助餐廳裡拿回來的食物都找不到同類型的;她需要家裡井然有序而精緻,而我的秩序感可能是來自把 app 按照顏色歸檔在文件夾中和 VS Code 換了個喜歡的主題色;我愛看電影和動漫,而她覺得人生苦短,更想從閱讀中尋求一方淨土。...
有時候我們也會訝異怎麼這樣的兩個人走在了一起,又有時候會覺得理應如此,正如一次送花時的卡片上我所摘錄的聶魯達的一首詩:
everything carries me to you,
as if everything that exists,
aromas, light, metals,
were little boats
that sail
toward those isles of yours that wait for me.
有趣的事與物#
輸入#
雖然大部分有意思的輸入會在 「Yu's Life」 Telegram 頻道裡自動同步,不過還是挑選一部分在這裡列舉一下,感覺更像一個 newsletter 了。
書籍#
- 神經症與人的成長,homura 推薦的,讀完了,見上文。
- What My Bones Know,講自我療癒的,或許看完「神經症與人的成長」再看會有不一樣的體會。
文章#
- Rust std fs slower than Python!? No, it's hardware!
- The Inside Story of Microsoft’s Partnership with OpenAI | The New Yorker
- 支付金融地理志 | 全球視角下的 Crypto 采用:動蕩經濟體的金融自由探索 - ivyheretochill
- 靜態博客半年記 | 椒鹽豆豉
- 更友好的並發庫 conc 介紹 | 李文周的博客
- 四層負載均衡漫談 | 卡瓦邦噶!
視頻#
- ZEALER 前員工從傳播學角度聊聊王自如
- EVM: From Solidity to byte code, memory and storage
- DeFi Smart Contract Audit End-to-End | Thunder Loan - Security & Auditing Full Course Excerp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