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本篇是對 2023-02-21
到 2023-02-26
這周生活的記錄與思考。
這一周工作上比較日常,並沒有太緊急的任務,由於一些自己的事而處於有些緊繃的狀態,但焦慮感和低迷的情緒卻少了很多,大概有一種一切都在正軌上的感覺了吧。
前兩周靜茹突然發消息說 23-25 這個周末能不能來武漢,剛好和屈都在,想着能一起見一面,沒什麼猶豫,又有了一場隨心的 “旅行”,也重新回到學校、學院見了一些老師朋友。因為有了失去的疫情三年,似乎現在盤點和一些朋友的上一次見面都會恍惚良久,原來都是三四年前的事了。
這次在武漢也僅僅度過了周五周六兩天,時間很短,卻是自己這兩年裡第一次純粹的旅行,有種很奇妙的感覺,似乎重新感受到了生活和自己心緒的流動,也從另一面映射出了自己的變化。
武漢#
15 年的 6 月,自己填志願時翻閱了學校發的一本小冊子,裡面有所有學校的介紹與歷年分數線,帶着些草率地選擇着未來幾年要朝夕相處的城市。其實沒花多久就決定了武漢,大概多少源於自己曾嚮往武大的文學氣息(分數差點,沒去成,所以選擇的學校多了兩個字),進而覺得這個城市也帶上了一些別樣的吸引力。
雖然我會覺得學業上自己有些慚愧地並沒有付出太多,也沒有什麼記憶深刻的成就,但在武漢度過的時光卻不知不覺成為了我生命中很重要的一段時光。畢業時因為身邊大多人也離開了武漢四散各方,我也曾想過說即使之後與這個城市再無交集似乎也沒什麼,重要的是這些記憶與關係。
而這次回武漢,從武漢站下車,到換乘地鐵途經一個個熟悉的站名,再到那條走過幾千遍的工大路與學院教室,才發現原來這個城市和裡面的一草一木原來也已經刻入了自己的生活中,久違地感受到了一種 “回歸” 的感覺。
也許算不上歸屬感,從獨自拖着行李箱來到這個城市的那一刻,我就明白我終究是客居於此,甚至都沒對這個城市抱有太多期望,直到離開時其實難過的也只是與這些熟悉的人分別本身。但不久後,疫情爆發了,封城、方艙、許多令人悲痛的消息甚至就發生在認識的人身邊,這個城市似乎漸漸蒙上了一層灰色。
當時我人在杭州,看着網絡上鋪天蓋地的負面消息,以及更多對武漢的謾罵與隱性歧視,切實地感受到了一種心疼與無奈,一個原本充滿那麼多色彩的城市現今卻以這樣的方式展示在所有人的面前。提到武漢明明有那麼多值得說的,糧道街的 “過早” 文化、熱乾麵與周黑鴨、自帶氣場的武漢話,暴躁卻直爽的武漢公交司機(雖然真的有被一個剎車從最後一排差點飛到了中間)、傳說走過就能攜手白頭的長江大橋(走過幾次,風挺大、挺鍛煉身體的,其他並沒什麼用)、江漢路的繁華與江邊的愜意時光,光谷的熱鬧與成謎的交通狀況。還有很多有趣或是會拿來的調侃的點,會跟朋友說這個城市很值得自己去體驗一下,多面而別具魅力。卻因為這一場疫情,武漢似乎已經漸漸失去了這種神秘感,甚至讓一些人有了些固有印象,心情還是挺複雜的。
武漢並不會成為我第二個家,卻始終會是我歸途的棲息之所,累了,也許就會回去看看,重新撿起自己的生活。
久別重逢與流動的心緒#
曾經在『周報 #09 - 沒有色彩的 Yu 和他的巡禮之年』這一篇文章中有提到過這樣一群人:
人在各個階段似乎總是會有抱團的傾向,而一旦依賴於一個群體又不免遭受來自關係的壓力與挫折。大學時我曾有這樣一個四人小團體,兩男兩女,總是形影不離,到輔導員或是同學發現缺人都會很自然地詢問其餘的人。
但我在一段時間後感受到了明顯的壓力,剩下三位似乎是更風雲一點的人物,總是在人群中耀眼的那一個,而我卻似乎總是缺乏存在感,而內心又不想成為這樣出於習慣而依附其中的多餘之人。於是我開始刻意回避和逃離,當然,表現拙劣的我並不懂如何隱藏,很快就被察覺。
可以說比起多崎作我是幸運的,沒有被拋棄,也沒有什麼誤會,另外三位在一個夜晚把我堵在男生宿舍樓下讓我講出心結,並逐一進行排解,關於個性和存在感的回應我可能依舊覺得是安慰,但有感受到自己有被這段關係和模式所需要,自己的情緒有被他們所認真看待,我們的關係有被珍惜。即使後續因為城市和很多原因已經少有共同行動的機會了,但是依然有著不錯的聯繫,以及到了任一成員所在的城市所首先會想到的人。
這次回武漢見的就是他們。
自己其實一直都很珍惜這種自然惬意的關係,似乎是誰一句 “想你了” 就能見面的那種,不需要太多刻意的陳詞鋪墊或是安排,倪、占、曉瑜和他們都是,即使由於疫情其實已經都三四年沒能見面了。
在香港時也有在一晚接到一個突然的視頻電話,他們三個在武漢相聚,我在微信視頻中遠程合影,而這次,終於我也能夠在現場了。吃吃喝喝,閒散地逛着校園,講着過去和現在的事,一切如舊。行程匆忙,周日就回了北京,希望也能再多相見。
除了見面外,在這次短暫出行中似乎發現自己有了一些變化,會更願意去感受身邊的事物,會更頻繁地因為一些不起眼的小事或者甚至是在走過某條路時恰好聽到的一首歌而愉悅,明明目前被一些很值得焦慮的事包圍着,但心緒卻似乎漸漸隨著旅程流動了起來。
也後面也希望能有更多旅行的機會,
有趣的事與物#
賽博搬家#
大概多少是對國內的互聯網公司以及一些面向國內的服務有些心存疑慮,這半年陸續在把自己所依賴的服務都盡可能搬到了國外,雖然大多還是中心化的,至少能少一些審查及隱私保護方面的擔心吧。
而在武漢的這一周終於把依賴最重且搬家最麻煩的 iCloud 從雲上貴州搬到了港區,還經過了不少波折,不得不說 Apple 在帳號管理和雲服務同步這一塊做的實在是不太行。
因為我的帳號買了很多軟件(包括 Final Cut Pro X 等全家桶),所以其實並不想開一個新的號來專門遷移,幸好 Apple 的換區是能夠保留已購買項目的,且我所有在國區買的 App 在港區也都有,這一點上其實還是比較無縫的。
但 Apple 的家庭共享就沒有那麼方便了,之前是我的帳號開了一個 Family,共享了 iCloud 200G 給倪和占共同使用,並且還監護了我妹妹的帳號(因為未滿 14 歲),在我想換區時,則是需要先把我妹妹的帳號遷移到另一個家庭,以及我訂閱的 Apple Music 到期(甚至不能提前,只能等到當月訂閱周期結束,有點離譜),然後再用港區的支付方式與各類信息來更換區域,再啟用港區的家庭共享 iCloud。
不僅是過程有些麻煩,而且在重新登錄帳號時 iPhone 還出現了驗證錯誤的情況,查了很多資料,都說只能恢復出廠設置,於是只能折騰了一晚上軟件,幸好之前在工具箱項目中有過記錄,但所有權限 / 應用都要重新設置也很痛苦,幸好最終還是解決了,總覺得這也是一件遲早要做的事。
另一部手機是 OnePlus 7 Pro,好幾年前買的了,也是一到手就折騰刷了海外版氧 OS 來使用 Google 全家桶,可能國內廠商和一些服務已經讓我到了有些精神潔癖的地步了。
輸入#
雖然大部分有意思的輸入會在 『Yu's Life』Telegram 頻道裡自動同步,不過還是挑選一部分在這裡列舉一下,感覺更像一個 newsletter 了。
文章#
視頻#
同樣的,也有記錄一下看過的有意思的視頻:
- 對話 RSS3 創始人 Joshua:從 ChatGPT、AI 與 Web3、Web3 Social、Open Web 概念到 RSS3 發展思路【Rex Talk】
- Microsoft vs Google: AI War Explained | tech news
- 我們是倦怠的一代人,對內剝削自我,對外孤立自我
個人生活剪影#
因為要去武漢,所以把捏捏寄養到了學姐家,自己就沒拍什麼照片,倒是因為她待得有點樂不思蜀了,我還拍了張在武漢的咖啡館抱別的小貓的照片給她看:
然後她惬意躺在新家沙發上,一副 Who Cares 的樣子:
這隻沒良心的小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