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eudoyu

pseudoyu

Blockchain | Programming | Photography | Boyi
github
twitter
telegram
mastodon
bilibili
jike

周報 #06 - 真誠、遊戲與自我調整

前言#

yu_switch_games

本篇是對 2022-08-012022-08-07 這周生活的記錄與思考。就工作節奏而言遠遠算不上忙碌,甚至有幾天久違地 7 點多就到了家,空出來的閒暇時間讓我有了更多時間思考自己的個性與生活狀態,也能夠將之前很多細碎的思緒好好梳理一下。

真誠#

週末得知一位摯友遭遇了人際關係的困境,也共同回顧分析了其中涉及個性、個人氣質、溝通、思維方式等各個方面的緣由,而『真誠』這一特質則是貫穿其中的核心因素,加上前幾周對與人際和溝通方面的梳理,淺談一下自己的思考。

人際關係的困境#

隨著年歲的增長和自己內化在性格中的特質影響,我挺樂於為他人、尤其是親近的人付出,也自認為自己在過去的經歷中踐行了這一點。但後來發生的一些事讓自己漸漸意識到,我似乎一直以來把人際關係的界限劃分得很明白,家人、愛人、摯友、其他朋友、不會深交的人、陌生人等等,儘管可能並沒有那麼多主觀意識或功利考量,但總是有潛藏其中的優先級存在。在絕大多數與他人的溝通中我可能也僅僅是做到了真實或是不虛偽逢迎,而真誠這一步常常難以邁出。

從所謂的社交標準或是從他人身上獲取的正反饋來看,似乎已經很足夠,讓我常常質疑是不是人与人相識之初可能就是有這樣固有的一條線,想達到並不難,友善似乎就已經符合了幾乎所有關係建立的基礎,而想要跨過則需要成倍的付出,而自己則往往止步於此,似乎到了某個臨界之時,就會有個聲音告訴自己,需要為這段關係所做的也就只此而已,夠了。

自我#

後來一次與摯友的爭吵讓自己意識到了這種思維方式背後隱藏的自以為是與自我滿足的部分,甚至會很潛移默化地影響了自己的行為方式與思考優先級。意識到這一點後,自己也經歷了一些調整與變化,逐漸不那麼在意互相付出的比重,開始更多在與他人的相處中對於他人所需要的與自己所能做到的部分作下意識地思考,不管是在溝通還是相處上,都在之前的習慣之餘上多走一步,也收到了一些真誠的反饋,但是依然覺得在自己內心真誠的部分還是很難做到很好。

對真誠的思考#

可能是出於不安全感與內心的防備,我常常覺得自己別人對自己友好的部分很大程度是對自己友好姿態的一種等價回饋。而我自己內心其實也是有很多冷漠的因素存在的,並不是能一直充滿熱情地全心全意付出,有時候會覺得自己像是一個置身事外的觀察家,看著自己的所作所為與其得到的對應反饋,並且在過程中實現自己在與他人相處過程中的 “優化”。

要說有什麼惡意或是功利性的目的倒也不至於,只是在審視自己時總有一些奇奇怪怪的想法,但時間久了有些難以感受到對方言談或是反饋中的真誠的部分,也先入為主地很難區分究竟是出去感謝還是純粹的情緒。

慢慢地,自己變得只會對這些對象才能放下心防:

  • 一直陪伴著自己的以家人相待的摯友
  • 感情中自己毫無防備付出的對象
  • 共同度過艱難時刻的朋友(可能是糟糕的狀態、崩潰的情緒等)

其實共性就是自己都曾主動在他們面前展現過極度脆弱敏感或是糟糕的一面,卻被信任與接納,並讓自己在某個階段意識到了自己依賴於這樣的真誠陪伴。也許是對於這一點太過苛刻,抑或是自己已經並不那麼習慣於在一段新的關係中傾注太多真誠,總覺得自己在情感上變得越來越消極和遲鈍,也常常不再有更多期待,這也是我目前面臨的最大困境。關於真誠與相處的思考與探討仍在繼續,希望能有所緩和。

遊戲#

yu_game_gallery

這周其實並沒有玩遊戲,但想談談 “遊戲”。

遊戲於我而言是既熟悉又陌生的一個事物。小時候的我是任天堂的死忠粉,一個 GameBoy,幾盤寶可夢(當時還叫口袋妖怪)卡帶幾乎陪我度過了整個童年,各個版本都通關過無數次,對各種遊戲內的收藏如數家珍;即使到了初高中依然常常通過模擬器重溫那些經典,玩了古早版本的塞爾達與火焰紋章系列。

到了大學之後反而完全對遊戲提不起興趣,經久不衰的英雄聯盟似乎只打了一局人機後再也沒登錄過,沒去趕守望先鋒的熱潮,後來的爐石、王者也僅僅是淺試了幾局後再也沒開過,聚會時邀請王者開黑時我的一句 “不太會” 總是讓對面一愣。

大概自己總是覺得有更重要的事去做,或是害怕自己沉浸遊戲之後的愧疚感,我一直有些可以避免接觸,久而久之也就喪失了興趣,直到 17 年 Nintendo Switch 的出現。我似乎重拾了對於遊戲世界的熱情,囤了很多遊戲,沉浸在海拉魯大陸裡完全不記得塞爾達林克的使命,為了培育自己的戰隊沒日沒夜地在寶可夢劍盾裡孵蛋,為火焰紋章風花雪月裡的一個限定道具思考一晚上戰略...

其實遊戲帶給了很多,因為一次猜測她在劍三裡究竟是長歌還是萬花輸了一杯星巴克,也算是就此結緣;每天一起在 Pokémon Go 抓伊布,刷日常任務和道館,收穫了很多快樂;後來的日常也是她玩劍三,我打寶可夢,也都一起玩成了養成與換裝遊戲。漸漸地,遊戲的樂趣也不僅僅囿於遊戲設計本身,而是寄託在其中的日常。

現在自己常常有想重新拿起手柄玩點什麼,一直在切換遊戲,卻再難有勇氣打開,也失去了那份心境。

狀態調整#

這周的工作還是在做前一個項目的籌備,因為之前也已經很熟悉這部分架構和代碼了,工作量很可控,所以都能比較早地完成。

但即便時間有了一些自由,依然覺得內耗有些嚴重。其實最近也開始慢慢思考關於工作的性質與收穫,也跟一個剛認識的很有緣的本科學弟聊到這一點,雖然工作初期得到了很多提升,也是必要的階段,但因為並不是自己真正想做和感興趣的東西,而是一個接著一個的外部需求,缺少了成就感所帶來的正反饋,反而只能從自己的博文或是其他的學習輸出中去彌補這一部分。

這幾天基本 7 點多就能到家,多了很多自己可以支配的時間,但是前幾天到家後有些無所適從,也沒能好好利用或是休閒。Humura 在我上篇週報後提了很多建議,尤其是運動與睡眠上,但這周的調整空間很有限,甚至在脫離了褪黑素(已經吃完兩罐),睡眠狀況更加惡化了。

後面幾天的時間安排上好了許多,但睡眠依然沒有改善。感覺自己需要更多的自律來進行狀態調整。這裡所提到的自律倒不是專注於工作或是學習,而是更嚴格地劃分自己的時間,以規律化的方式來保障自己工作學習中的勞逸結合、娛樂、運動,而不是一段時間的積極 + 一段時間的頹敗,甚至會需要自己為自己每天找一些細微的動力或是期待,比如拍一些日常的視頻或是培養一些簡單的習慣。

學習與輸入#

這個部分會記錄一下自己覺得有意思的東西以及工作學習的一些進展。

技術學習#

這一周看了不少的工作之外的書與教程。之前在工作中用到了很多 Docker 與 k8s 的操作,對基本的操作有了一些了解,但是並沒有很系統了解它們的原理和進階用法,發現了一個很棒的『TechWorld with Nana』頻道,講得很清晰實用。

對於 Cosmos 的架構與核心機制部分已經完整學了一遍,正在畫一些圖做一些整理。工作後的第一個項目就基於 Cosmos 開發了接近半年,卻一直對其底層有些一知半解,終於填了自己當時的一些坑,好好學習了一下。

博客相關#

之前看到一種基於博客或是教學的學習觀念,即學習一個新的知識點時以能夠教會他人或是讓讀者更好理解為標準,以此為前提能夠更明確自己的學習目標。出於這一點,我規劃了幾篇博文:

  1. Cosmos 原理與架構
  2. Docker 基礎與實踐
  3. k8s 基礎與實踐

下周需要更多時間放在寫作上了。

輸入#

書籍#

  • 蒂姆庫克傳,對 Tim 的童年和一些觀念還挺意外的
  • 區塊鏈架構與實現:Cosmos 詳解,工作用到所以看了下,前四章挺不錯的,對整個架構尤其是共識算法這一塊講得很細,後面詳細的章節打算看看源碼當作參考資料用到的時候看了

劇集#

  1. 天才基本法,雷佳音的演技很好,張子楓也有些驚喜,看到後面發現平行世界的設定和《想見你》類似,但是邏輯和世界觀差遠了,劇情和人設變化有點無語
  2. 非常律師禹英禑,每周期待更新

動漫#

  • 夏日重現,越來越精彩了
  • 繼母的拖油瓶是我的前女友,連續看了幾集,挺休閒的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