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seudoyu

pseudoyu

Blockchain | Programming | Photography | Boyi
github
twitter
telegram
mastodon
bilibili
jike

周報 #100 - 過去這十年

前言#

weekly_review_100

本篇是對 2015-08-052025-08-05 這十年生活的記錄與思考。

不知不覺到了第 100 篇周報,總想儀式感地寫下一些有意義的東西,恰好看到 Alex(麵包)寫的「My past decade」這篇文章,想起來十年前的這個時候剛拿到大學的錄取通知書,命運的齒輪悄然開始轉動,於是也想來談談過去這十年。

過去這十年#

2015 年的 7 月底,是高考結束後難得閒暇的暑假,我在湖南新化參與一個國際支教團活動途中收到了武漢理工的錄取通知書,調劑到了英語專業,完全陌生的城市、學校與專業,有些迷茫;2025 年的現在,同樣是在一個難能可貴的 Gap 期,同樣是在計劃著下個月的義工行程,同樣是有些迷茫未來。

以更長的尺度來看待整個生活,似乎有時候看起來有些周而復始,但從身處其中的我的視角來看,卻又截然不同。

2015 - 2017#

回想了下,剛從十幾年浙江應試教育中走出來的我並沒有什麼愛好或是長處,似乎寫作算是唯一拿得出手的了,於是想成為一個作家或是一名記者,以文字為生。

到了學校後加入了學院的新聞中心,幾個月後發現這裡的 “新聞” 似乎並不是如自己想象的那樣去通過文字去陳述真實、去傳遞力量,而更多是一個宣傳的工具,這並不是新聞學本身的問題,而是這個環境的問題,人力所能改變的東西甚微。

英語專業的學業其實是帶著幾分枯燥的,課表排滿了聽力、口語、語法、泛讀、精讀,似乎是要把英語試卷拆解成一節節課,並不像我在「Normal People」裡看到的那樣充滿魅力。

生活似乎是一個不斷祛魅的過程。

除了專業課之外,那時的我們有兩個學期的《大學計算機基礎》課,除了基本的一些計算機術語概念外,還有代碼實踐課,用的是 Visual Basic 6.0 這一古早的技術棧。

得益於浙江還算推行了幾年的 “素質教育”,這並不是我接觸的第一門編程語言,我在小學的時候玩過 Fortran,也在初高中的計算機課裡了解過一些 VB,雖然都是應試課程下的淺嘗輒止。

課程的內容有些久遠記不清了,無非是點餐系統或是網吧上機系統之類的應用吧,VB 確實是一個落後且簡陋的語言,UI 的部分甚至都只需要拖拽而不用自己寫代碼,但它讓我在電腦上真正跑起來了一個可以交互的應用,這也許就是我的 Aha Moment,感受到了編程的魅力。

身邊的舍友同學也常常會問我一些課程的問題,於是我用 Word 寫了二十幾頁的教程從零講解核心知識點,甚至成為了後面幾屆依然在流傳的 “學長筆記”。

就是那段時間我萌生出了一個有些離譜的念頭 —— “我有沒有可能以代碼為生呢?”。

於是接下來的大半年裡,我有嘗試跟著一些網課學 Python,跟著華科的輔修教材補基礎知識,學得很雜也很沒有效率,依然只能在命令行中打印出一些東西,寫不出什麼像樣的應用,但每天窩在電腦前心無旁騖的時間很快樂。

zywebsite

2017 年,一位在大學成功轉到網絡安全專業的文科班高中同學找我來一起寫個外包項目,給一個公司寫個官網和 CMS 後台,用的是 PHP。那時代碼管理用的還是 Gitee,前兩年我想起來備份到 GitHub 的時候才發現當時 git 名稱中二地用了亞瑟王,既沒有什麼提交規範,代碼也寫得亂七八糟,大部分都還是同學幫我兜底的,但看到網站最後上線了,依然感覺到了成就感,或許這就是 “創造” 的感覺。

2017 - 2020#

大三了,想着總是閉門學也不是長久之計,於是打算找一些實習,因為並不是科班出身,主要其實還是考慮杭州的一些創業公司,最後去應聘了一家名叫「程序員客棧」的公司,當時的我對於遠程辦公或是獨立開發這些還並沒有什麼概念,未曾想以後自己還真的走上了這條路,也算是一種機緣了。

跟他們的 CEO 聊得很不錯,但他說我的能力更適合去做運營和寫文案,公司多一個或是少一個前端實習生並不會有太大的影響,我在合適的崗位或許能創造更大的價值。

但他依然給了我崗位的選擇權。

這是我的第一份實習,那時的我猶豫了,或許如果當一個 CEO 或者說企業市場都覺得我更適合做另外的方向,是不是我一開始的選擇就錯了?

於是我選擇了做運營,幾個月後,發現確實是在自己的舒適區,但並不是我真正想要的,於是離開了。

又過了幾個月,由於我那時候已經關注到了區塊鏈行業相關的一些動向,開始在知乎這些平台輸出一些文章,被一位區塊鏈的投資公司的 Co-Founder 關注到了,約我去廈門跟他們團隊見面。

現在回想起來,當時也是膽子大,那是我第一次坐飛機,也是第一次去廈門,按照正常走向我八成已經被抓到緬北園區了。

我是幸運的,是一個很好的團隊,在後面的時間裡我在團隊裡嘗試了產品、運營、項目盡調、研究員以及部分技術開發等等許多不同的工作內容,半年裡出差飛了三十多次,時常一覺醒來會恍惚一下自己在哪個城市。

這時候又面臨了一個人生選擇,似乎這段工作證明了我可以在代碼之外的許多方面發揮自己的價值,我還真的有必要去從零開始跟許多計算機科班甚至是自小就接觸代碼的人去競爭本就已經是紅海的程序員崗麼?

但這次的我不再猶豫了,我發現了自己享受於寫代碼這件事,即使可能並不擅長或是最終做不到,也依然想去做。

hku_offer_letter

本科畢業後我 Gap 了一年,一邊準備香港碩士的申請,一邊繼續在這家公司兼職工作著,在幾個項目中由於不錯的貢獻而拿到了可以算是 “第一桶金” 的 Bonus,在 19 年底攢夠了去香港讀研的學費,去深圳面試,也拿到了港大計算機系的 Offer。

我並沒有什麼開掛的人生,從萌生想法到真正如願以償地拿到轉碼敲門磚的 offer,我花了五年之久,期間有過數不清的猶豫與退卻,最終,還是做到了。

2020 - 2021#

hk_life_hku

入學之後,為了減少與身邊同學的差距與盡可能學到更多知識,我把數據挖掘、機器學習這些難啃的課全都選上了,還去蹭了隔壁 Fintech 專業的區塊鏈課程,每天 6 點多去智華館佔座,到晚上十一點多才回到堪堪夠轉身的租屋。

不知道是由於焦慮還是不適應香港的水質,我開始失眠和掉頭髮,持續了好幾個月。

這一學期的知識密度遠超我過去的幾年,但我似乎也能很好地理解和消化了,甚至在好幾門課的小組作業中擔任了組長,也做了幾個有意思的項目 —— 「xDeepFM for Recommender Systems」、「Uright」。

在港大的這一年除了知識之外,其實更多給我帶來的是信心上的增加,即使已經置於周圍不乏名校科班出身同學的環境中,我依然是其中絲毫不遜色的那個,原來我真的能夠做到。

2021 - 2022#

畢業後的我沒有選擇去大廠,而是先去了一家做聯盟鏈的公司實習,原本只是想短暫實習幾個月再參加秋招,但卻遇到了我人生的一位貴人,當時的 leader 涛哥。

他大概已經四十多歲了,很信任我,我在甚至實習期還沒過的時候他就讓我擔任項目負責人去 lead 一個團隊做一個歷時大半年的項目,常常週末跟他開會 coding 一整天,時常還能聽到他的小兒子和小女兒的打鬧聲。

於是我選擇留了下來,在這個團隊裡我可以盡情地做一些技術探索,就算有搞不定的地方也總有他為我兜底,他對於技術的熱情與好奇也令人憧憬,也是他第一次讓我感受到,原來真的可以一直保持著對代碼的熱愛,原來真的可以一直這樣寫下去。

一年多過去了,我的工作開始趨於穩定與重複,再加上聯盟鏈似乎也有些無趣,我開始探索 Web3 的方向。

2023 - 2025#

2023 年初,我休了一個長假後決定離職。

這次換工作我一共只面試了兩家,一個是 RSS3,一個是當時還未正式啟動的 OpenBuild。前者是我後來任職了兩年多的團隊,後者我在這兩年裡也深度參與,似乎都快成為了一個 “編外” 人員。

在加入 RSS3 之前我就各種機緣巧合地認識了許多當時的 “未來同事”,對這個氣質不一樣的團隊一直很好奇和期待。

我加入的是網絡組,主要做鏈上數據索引和處理這一塊的後端開發,但也常常去 Crossbell、RSSHub 以及 Folo 組中探索一些好玩的,寫一些合約,做一些前端,甚至後面還做了 iOS 開發。

雖然我任職過的公司並不多,但依然能感受到其中的工程師文化與很好的工作氛圍,甚至我有段時間跟學姐說,“公司真好,能讓我開心地寫代碼,竟然還給我發錢”,學姐說這大概是天選打工人吧。

或許是因為最近思慮過多,常常會有學姐夜談,前幾天聊到我當時說的這句話。

github_commits_0805

在 7 月中旬離職之後,即使已經沒有任何人再催促著我對接什麼需求,即使並不再有一個公司給我發錢,我似乎依然願意高強度地寫著代碼,或許這也是一種佐證吧,我或許是從心底熱愛寫代碼這件事的。

2025 -#

接下來的時間還並不明朗,但或許是先專注在自己的 Web3Insight 這一項目的開發和探索,陪伴家人,做義工,等梳理好了思緒之後再出發吧。

生活與工作起起伏伏,但是以十年為一個尺度來看,我依然覺得真好呀,感謝十年前的自己,讓現在的我可以用代碼像是魔法一樣去創造,去開源貢獻,去為這個世界作一些微小的改變。

後記#

今天碎碎念地想寫下這一段文字也有一個特殊的原因。

taotao_birthday

8 月 5 日是我表哥的生日,他是 1996 年的,我們從小一起長大,無話不談,他總是跟我說他也想去留學讀書,去看看更多的世界,我總是回應說 “會有機會的,人生還長”。

直到 2021 年中,一場醫療事故,他永遠停在了二十五歲,原本他大我一歲,現在,我也已經大他三歲了,在那之後,我的生命似乎多了一層厚度,承載了另外一份人生。

生活悲歡有時,能夠有機會體驗著生命的各種滋味,已然足夠美好。

載入中......
此文章數據所有權由區塊鏈加密技術和智能合約保障僅歸創作者所有。